(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new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KSL.com) 图:2025年3月6日,美国加州奥克兰港拍摄的集装箱货轮。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new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KSL.com)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3月以来接连出台大规模关税措施,引发全球贸易震荡。
2025年3月下旬至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关税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月初启动的所谓“解放日”关税计划:对绝大多数国家的进口商品统一加征10%的基准关税,并根据各贸易伙伴对美贸易顺差规模施加额外的“对等关税”,税率从11%一路梯次提高至最高50%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这一举措使美国平均关税率瞬间从2024年的2.5%飙升至约22%,为1910年以来最高水平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例如,美国对欧盟的关税总税率提高到20%,对华进口商品更是总计征收高达34%的新关税(使对华总体关税税率累积达到约54%)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此外,特朗普政府还确认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特别关税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这些政策标志着二战后美国所主导的多边互惠低关税体系被全面颠覆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new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KSL.com),是一场“本世纪最大规模的贸易行动”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new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KSL.com)。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中国立即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对等加征34%关税,并限制部分稀土矿物对美出口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欧盟、日本等盟友虽然表示抗议(日本官员警告美方举措或违反WTO规则)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但在安全同盟关系下可施加的反制有限。一些受到冲击的国家被迫考虑为受影响产业提供紧急救助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短短数日内,美国股市大跌,两天蒸发约5万亿美元市值,创下史无前例的跌幅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大宗商品价格下挫,投资者恐慌涌入美债等避险资产,推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迅速下行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国际观察家普遍将此次关税狂潮视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临界转折点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官方声明的动机:特朗普总统将这些关税新政描绘为纠正不公平贸易的必要手段,声称其经过“精心校准”以抵消贸易伙伴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和汇率扭曲,以实现贸易关系的“对等”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特朗普政府多次表达降低美国贸易逆差、振兴国内制造业的意图,认为数十年的自由贸易将美国制造业就业外流,必须通过高关税“把制造业工作带回美国”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的计算细节显示,此次关税主要依据各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规模进行设定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顺差大的国家被课以更高额外税率(如对韩国征收26%关税,即使韩美已有自由贸易协定且韩国对美平均关税仅0.8%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而双边逆差小甚至逆差为美方一侧的国家则关税较低或仅适用10%的基础税率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特朗普政府显然将持续存在的双边逆差简单归因为他国不公平贸易壁垒,试图通过“一刀切”的高关税来压缩各国对美顺差,从而缩小美国整体贸易逆差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此外,白宫官员声称,此举将重振美国战略产业,恢复关键供应链的本土生产能力(例如汽车、钢铁等领域),增强经济安全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官方还强调关税带来的财政收益——共和党一些官员甚至将关税收入作为弥补其新一轮减税计划所致财政赤字的一种途径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关税政策的支持者认为,尽管短期会有“疼痛”,但长期来看有助于建立更有利于美国的贸易秩序和产业基础。
隐藏的经济战略考量:除了公开宣称的目标,许多经济观察家注意到特朗普政府关税新政背后可能还有非常规的宏观经济战略意图。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一种推测:特朗普团队或有意通过贸易冲击人为给经济“踩刹车”,引发放缓甚至轻度经济衰退,以此倒逼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降息),从而压低美国国债利率并缓解联邦政府日益沉重的债务利息负担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这一推论并非空穴来风。首先,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对美联储施压降息的倾向是公开的;据报道,他在2025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直言不讳地表示将要求利率下降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其次,美国政府债务利息支出近年飙升。2022-2024年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大幅加息,使2025财年美国净利息支付预计接近1万亿美元,占联邦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13.5%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如此庞大的利息支出对财政形成沉重压力,引发决策层的担忧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或许愿意“以退为进”:通过关税冲击抬高物价、抑制需求,从而让经济快速降温甚至短暂下滑,以迫使美联储掉头降息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按照这一思路,当经济陷入下行时,美联储将别无选择,只能大幅降息刺激;投资者也会逃向安全的美国国债,推高债券价格、压低长期收益率。这最终可大幅降低政府举债成本,为高筑的国债“减压”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事实上,自特朗普2025年1月就职到4月初,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从约4.6%降至4.05%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部分原因正是投资者预期关税引发经济放缓、利率将下行。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在财政政策上表现出收缩倾向,例如提出削减部分联邦开支以控制赤字(有分析称共和党政府形成了立法、行政措施和关税的“三重威胁”,在减税同时寻求削减福利项目开支,再辅以关税这一隐形税负,整体政策走向有紧缩经济之嫌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 (In Case You Missed It. . . | 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关税叠加减少政府支出,这双重手段都将直接收缩总需求,对经济构成降温压力,从而达到压低通胀和利率的效果。简而言之,此种策略被形容为“饮鸩止渴”式地主动引发短痛,以换取低利率的长利。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人为制造衰退以求降息”的动机尚属推测,一些迹象支持其可能性但未有明文承认。特朗普政府高官公开场合对市场暴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淡定,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甚至放话称政府不会为了安抚投资者而放弃关税立场,不存在所谓的“特朗普看跌期权”(即政策因市场下跌而自动撤回的假设)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这种强硬表态暗示政府在所定策略上不畏市场和经济下行的痛苦,有“破而后立”的意图。然而,亦有观点认为更简单的解释是特朗普政府对贸易和经济机制的认识存在误区或内部决策混乱,而并非高明棋局。正如美国企业研究所(AEI)资深研究员、前IMF官员德斯蒙德·拉赫曼所言,认为特朗普有意引发衰退以降息“恐怕是高估他们了”,他直言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完全是无厘头瞎折腾”,并不相信特朗普有让经济坠毁的政治意愿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毕竟,严重的经济衰退将给执政者带来高昂的政治代价,与竞选连任等政治利益相悖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综上,在关税新政背后,存在官方宣示的贸易和财政动机,以及观察家揣测的宏观战略动机,这两者可能共同驱动了政策出台,但究竟孰轻孰重,仍有不同解读。
特朗普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关税举措迅速引发各界广泛评议。主流经济学家、投资机构、智库和媒体纷纷发表看法,围绕政策动因与影响给出不同解读。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 宏观经济学者的批评:许多经济学家直指特朗普关税策略建立在对贸易赤字的错误认知上。前白宫经济顾问主席杰森·弗曼在《纽约时报》撰文称,特朗普正准备将美国经济押注在一个“荒谬无理的理论”之上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他以个人举例:自己与书店、雇主的交易中存在买书的逆差和工资的顺差,但这并不代表被谁“占便宜”。弗曼指出,各国出现持续双边顺差/逆差往往反映了比较优势分工和消费储蓄差异,贸易不平衡未必源于不公平壁垒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特朗普政府却试图用关税将每个贸易伙伴的顺差都压至零,这是对国际贸易原理的根本误解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奥布斯特费尔德(Maurice Obstfeld)也警告,美国此举很可能适得其反:如果因为这些武断关税引发报复和信心崩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总体贸易逆差或许会缩小,但那只是因为消费和投资崩减所致——这是各方一起“竞相衰退”的结果,没有赢家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 政策制定动机之争:关于特朗普是否存心以经济下行换取低利率,专家们看法不一。投资管理公司IDX Advisors的首席投资官本·麦克米兰认为,这“绝非无稽之谈”,并列举了佐证数据:特朗普年初在达沃斯公开要求利率下降、甚至提出出售“黄金签证”筹资等非常规手段缓解债务,可见其对以非常手段解决债务问题有意愿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麦克米兰认为特朗普诱发不确定性来压低利率的动机有“一定概率”为真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相反,保守智库AEI的拉赫曼则坚称特朗普政府并无此等缜密谋划,只是在“政策临场发挥”地四处出招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他直言关税“大棒”一天一变,缺乏战略连贯性,最新的全球关税举措更证实了特朗普对政策影响“全然无知”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拉赫曼判断特朗普并非有意“撞墙”,因为经济崩盘对其政治成本过高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反映了当前舆论对特朗普关税背后意图的争议:一方认为其中包含债务与利率的盘算,另一方则强调政策的盲目与冒进。
- 对美国家庭与产业的影响:曾任美联储副主席和拜登政府经济顾问的莱尔·布雷纳德在《华盛顿邮报》撰文,题为“谁在受苦,谁在得益”,明确指出美国工薪家庭将是关税和减税组合政策下首先受痛的一方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她引用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称,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忧虑急剧攀升,消费信心明显下挫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关税已经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从食品杂货、汽车到住房建材,无一幸免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布雷纳德驳斥了政府官员所谓“关税只是让美国人不再买廉价小玩意儿”的说法,指出这些被加税的很多是日常必需品而非奢侈消费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她还强调,广泛征税只是在变相对美国家庭加税,而政府许诺的减税好处主要流向富裕阶层(延长特朗普减税将使最富有1%的人平均每年减税超4.3万美元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普通家庭难以从中抵消关税之害。经济学家由此质疑关税政策背后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认为其将加剧通胀同时拖累增长,对低收入群体造成沉重负担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类似地,布鲁金斯学会分析指出,特朗普关税设计实际上是“精准地伤害美国自身利益”——关税靶向的正是美国最有比较优势、从贸易中获益最大的领域,如廉价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结果,美国消费者和使用进口投入的企业首当其冲受损。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高估了通过保护措施促进行业回流的作用,却低估了全球供应链高度融合的现实:强行切断只会带来效率损失和成本上升,而未必能重建本土产业链。
- 市场和机构预期:金融市场和主流投资机构对特朗普关税冲击的反应非常敏感,纷纷下调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预期。摩根大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在客户报告中大幅下调美国增长预测,直言新的全球关税政策将令美国在2025年陷入温和衰退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该行预计美国实际GDP将在年内收缩,到2025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将从此前预测的+1.3%下调为–0.3%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报告警告可能出现“滞胀”局面,即经济停滞伴随通胀上升,并预计美联储将被迫从6月开始连续降息,在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初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25-4.5%降至约2.75-3.0%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不仅摩根大通,华尔街多家机构都火速调整了预测:巴克莱认为2025年美国GDP将出现与“衰退相符”的负增长,花旗将年增速预期砍至仅0.1%,瑞银则下调至0.4%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瑞银美国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平格尔警告,美国进口额或将在未来数季累计大降20%以上,占GDP比重回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这意味着对于一个规模达3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将发生一次巨大而痛苦的宏观调整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投资者预期方面,高盛已将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由20%上调至35% (经济学家:关税政策将给美经济带来可预见负面影响 - 证券时报)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评级机构的分析亦相当悲观。惠誉美国研究主管索诺拉指出,美国对所有进口施加的平均税率陡升至22%,这是百年来从未见过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其断言“许多国家经济很可能因此陷入衰退”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债券市场走势也反映出类似预期:美国垃圾债券市场出现自2020年以来最大抛售潮,显示投资者对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正在上升 (Tariffs spark US junk bond sell-off as recession risk mounts)。可以说,主流金融界已经将特朗普关税视作今年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并迅速消化为更悲观的前景评估。
- 决策与应对策略之辩:一些政策智囊和评论人士还讨论了美联储及各国政府应对此局的策略。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形容特朗普的关税战略“幼稚而荒诞”,认为其很可能无法持久 (Trump Tariff Strategy Is 'Bizarre' and 'Naive,' Says Larry Summers)。他在接受采访时敦促美联储不要因为特朗普的人为冲击而过度宽松,从长远看不应让货币政策为糟糕的贸易政策“买单”。另有观点认为,美联储面对关税引发的复杂局面进退两难:关税抬高进口物价将推升通胀,同时需求受挫又压低增长,这可能迫使联储在稳定物价和支撑增长之间权衡 (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先观望观望)。截至4月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鉴于关税冲击影响高度不确定,短期内降息“为时尚早”,联储将观望更多经济数据再做决定 (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先观望观望) (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先观望观望)。他警告新关税可能同时导致更高通胀和更慢增长,重申联储职责是防止一次性物价冲击演变成持续通胀 (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先观望观望)。这种谨慎表态意味着联储暂不打算立即充当“救火队员”。也有经济学者提出,美联储或许不得不容忍短期通胀超标而主动降息,以抵消关税冲击(明尼阿波利斯联储曾发布研究称应对关税的最佳策略是提前降息、允许通胀暂时飙升) (美联储惊现“逆天”策略:抗关税最佳对策是降息,容忍通胀飙升!)。各国政府方面,除了呼吁美国克制,实际选择有限。欧盟正试图协调统一立场以采取初步反制措施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日本、韩国等盟友因顾虑安全关系,大都避免正面对抗,只能寻求与美谈判豁免,或内部出台补贴减税帮助受创企业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不少国家担忧这预示着一个“倒转的世界”——曾经秉持多边开放的美国如今采取保护主义,全球需要寻找新的应对之道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总体而言,各方观点虽角度不同,但共识是特朗普关税新政将带来重大而深远的经济影响。正如野村研究院木内登英所言,美国此举有“摧毁二战后自由贸易秩序”的风险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短期看更直接的问题是关税造成的涨价和需求抑制将在全球范围拖累增长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面对如此剧烈的政策冲击和各界反应,这一路径未来可能如何发展?以下是若干值得关注的演化情景:
- 美联储政策走向:若美国经济如预期快速走弱,通胀压力又在关税初始冲击过后趋于缓和,美联储可能被迫在2025年中后期启动降息周期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摩根大通等机构预测的连续降息情景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表明市场已在押注联储终将出手“救市”。事实上,金融市场价格显示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很快大幅降息:随着股债动荡,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暗示年内降息次数大幅增加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如果特朗普政府的隐含目标真是压低利率,那么一旦联储转向宽松,短期国债利率和长期美债收益率都会明显下行,联邦借贷成本可能显著降低,实现其目标。不过,联储降息也有可能比白宫预想的更谨慎、更滞后:鲍威尔已经表态暂不理会总统的降息呼吁 (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先观望观望)。倘若关税推动的物价上涨较为持久,通胀超出2%目标太多,联储可能进退维谷,不敢迅速降息,甚至可能维持一段高利率以确保通胀预期稳定 (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先观望观望)。这种情况下,经济下滑可能比预期更深、更长,特朗普政府将面临更严峻的增长低迷局面。而一旦失业率明显上升、金融压力扩大,白宫也许会调整策略,不得不考虑削减部分关税以刺激恢复(尽管财长声称不会向市场压力低头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可以预见,美联储在未来数月的抉择将对这场政策博弈起关键作用:过早降息可能强化政府激进政策的道德风险,而过迟行动则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
- 贸易谈判与关税调整: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关税策略或许也是一种高压谈判手段。白宫贸易顾问暗示,未来关税安排可能“动态演变”——各国可以通过与美国谈判达成更公平的贸易条件,来换取关税税率下调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new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KSL.com)。这意味着接下来数月,双边谈判活动可能密集展开。若某些国家愿意开放市场准入、削减对美出口补贴等,美国可能同意降低对该国的关税至基准线以下甚至豁免,从而形成特朗普理想的“对等”贸易关系。但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许多国家(尤其中国)未必愿在高压下让步太多,或者提出对等要求(如希望美取消部分自身贸易壁垒)。因此,贸易谈判可能陷入拉锯。一种可能的演变是美国区别对待不同伙伴:对安全盟友和战略伙伴适度松绑关税(例如与加拿大、墨西哥恢复某种双边协议,或给予日本、欧盟特定行业的减免),对主要竞争对手如中国则长期维持高关税以迫使供应链重组。这将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出现阵营分化。另一种可能是各国在WTO框架下联合向美施压或诉讼,但由于美国此举近乎摒弃WTO规则,多边调解作用有限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如果美国国内政治风向变化(例如2026年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利,国会可能限制总统贸易授权),关税政策也可能被迫调整。因此未来一年内,我们可能看到特朗普政府根据政治和谈判进展灵活调整关税:既可能出现部分缓和(减税换取协议),也不排除在谈判破裂时进一步升级(例如扩大商品范围或提高税率上限)。
- 进一步的经济策略:假如当前关税措施仍无法实现特朗普所执念的贸易逆差缩减或制造业复苏,他可能寻求其他非常规手段。路透社分析指出,特朗普可能要求进行货币领域的重组,例如迫使主要贸易伙伴调整汇率以提升美元竞争力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特朗普政府已经多次指责他国“汇率操纵”,未来或尝试通过G20等场合倡议主要货币协同行动压低美元汇率,或者动用财政部权限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这种举措风险极高,可能撼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心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尽管绝大多数专家认为美元霸权短期无虞(因缺乏可信替代)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但特朗普若一意孤行干预汇率,可能引发盟友反弹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此外,特朗普政府内部部分强硬派或建议采取其他手段降低贸易逆差,如限制服务贸易和投资(比如对外国在美投资并购设置更多障碍,对离岸外包服务征税等)。总体而言,如果目前的关税路径未达预期效果,未来政策可能向更广领域扩散,呈现贸易+汇率双战场甚至更全面的经济脱钩趋势。
- 政治和民意的影响:随着关税冲击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美国国内政治环境也将反馈到政策演变上。如果通胀高企和就业下降使公众不满情绪上升,特朗普及共和党可能面临压力,在2026年国会中期选举或其自身政治支持率上受到影响。据CNN等民调,早在3月中旬就有61%的美国人不赞同特朗普处理关税问题的方式 (Trump's tariffs are not going over well with his base)。随着物价进一步上涨,这一不满面可能扩大。企业游说团体和消费者协会也会加大呼声,要求削减关税。国会两党都有议员提出议案限制总统贸然加税的权限(如要求新关税须经国会批准) (The “triple threat” of legislation, executive actions, and tariffs from the ...)。如果这些动议获得政治动力,不排除立法干预关税政策的可能性。特朗普政府则会权衡政治利益,在保持强硬形象与避免选民实际利益受损之间拿捏调整政策节奏。
综合来看,特朗普此轮关税政策未来走向存在相当不确定性,但大体围绕两个轴线展开:一是经济形势(衰退深浅、通胀走势、美联储反应),二是政治形势(国内压力和对外谈判博弈)。在最佳情景下,适度的经济放缓换来迅速降息,配合部分贸易伙伴让步,特朗普政府可能宣称胜利并逐步降低关税以稳定局面;而在最坏情景下,各方相持不下导致全球衰退,美联储也因通胀制约迟迟未能救市,美国可能进入滞胀困境,政策被迫急转弯。实际结果可能介于两者之间,需要持续观测经济数据和政策互动的动态演进。
特朗普的新关税策略对美国经济将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增长、通胀、就业、财政和民生等方面:
- 经济增长与就业:高关税相当于对进口征税,直接效果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数量下降。这会在短期内削弱美国的总体需求和企业投资信心。银行机构的预测已反映出对美国陷入技术性衰退的担忧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消费方面,关税导致的物价上升将侵蚀居民实际收入,消费者可能削减可选消费支出,从而拖累服务业和零售业。投资方面,贸易不确定性和进口成本上升将打击企业扩张意愿,许多制造商依赖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成本陡增,可能缩减产能或延后投资计划。一系列连锁反应下,就业增长料将放缓甚至转负。摩根大通预计美国失业率将逐步上升至5.3%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明显高于目前水平,意味着数百万就业岗位可能流失。尤其是对外贸易相关行业(比如港口运输、进出口批发、农业出口和制造业)将首当其冲遭遇裁员压力。
- 通货膨胀:关税作为进口税,将直接推高通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指出,新一轮关税可能令美国出现物价上涨与增长放缓并存的局面 (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先观望观望)。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中,与食品、服装、消费电子、家具、汽配等相关的分项都有上涨风险。《华尔街日报》等报道称,杂货、日用品和汽车的价格因关税已开始上行,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平均将因此多支出数千美元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高盛估计,关税措施将使2025年美国通胀率额外提高约0.5-1个百分点。更长期来看,如果全球供应链因贸易战而重组、制造成本普遍上升,可能带来通胀持续偏高的压力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通胀高企将限制美联储货币刺激的空间,形成滞胀风险:经济停滞但物价上涨。这对美国宏观稳定是一个危险信号。
- 财政和利率:从财政角度,关税短期带来一定收入,可部分弥补政府减税造成的财政缺口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据估算,如果美国每年进口总额保持在3万亿美元量级,平均征收20%关税理论上可带来约6000亿美元收入。然而实际进口额将因经济放缓而减少,同时政府或不得不对部分商品豁免关税以平抑民生价格,实际收入可能打折。不过,总体上关税确实提供了联邦收入的新来源,被形容为“曲线加税”。更关键的是利率和债务。如果特朗普如愿以偿,经济放缓促使美联储降息,那么利率下行将使联邦借贷成本降低。目前1万亿美元级别的年利息支出原本有继续上升趋势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一旦利率回落,这部分压力将有所缓解,联邦赤字增速可能暂时放缓。与此同时,市场避险情绪令美国国债受到追捧,也降低了国债长期收益率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这些都有利于财政融资。然而,这种“以衰退换低息”的做法隐含巨大风险:稍有不慎,衰退可能超出可控范围,税收收入减少反而令财政状况恶化,弱化偿债能力,最终损害信用。并且,如果未来通胀抬头导致利率重新攀升,财政困境将更加严重。
- 产业结构:关税旨在保护和振兴美国制造业。一些进口替代型行业可能在高关税屏障下获得短暂优势。例如,美国钢铁和铝业此前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保护下产量有所回升。这一轮更广泛的关税可能刺激部分简单装配制造环节回流或本土扩张,因为进口竞争产品变贵了。但这种效果有限且滞后:现代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分布,高关税导致的零部件涨价同时增加了本土生产成本,抵消了对最终产品的保护。例如汽车产业,美国装配的汽车也需要大量进口零件,高关税抬高整车成本,销量下滑反过来伤害本土就业。PIIE的分析表明,试图用关税将所有双边贸易转为平衡,将“敲碎贸易带来的最大收益”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削弱美国企业竞争力。长期看,如果政策环境不可预测,企业可能选择将供应链移出美国以规避政策风险,反而对本土制造不利。因此,美国产业可能面临重组阵痛:部分受保护行业未必壮大,反而因为供应链中断和成本升高而困难;而高度依赖出口和全球市场的行业(如农产品、高科技)会因为外国报复关税而丧失市场份额。
- 金融市场与信心:市场已经用脚投票表示担忧。美股在关税宣布后暴跌,创下疫情以来最大两日跌幅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美国垃圾债和新兴市场资产遭抛售,资金涌入国债、日元和黄金等避险工具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尽管随后可能因美联储降息预期而出现技术性反弹,但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将使金融市场保持波动,投资者信心受挫。企业高管的信心指数和资本开支计划也可能下降。若贸易战持续,金融条件收紧,可能诱发企业债违约上升甚至局部金融风险。
- 消费者与民生:最终,政策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深浅。当前看,美国消费者无疑是这场关税战的主要买单者之一:物价上涨直接侵蚀家庭实际收入。据彼得森研究所测算,如果目前关税全部落地,美国典型家庭每年要多承担约3800美元成本 (Could Trump's Tariffs Cause a Worldwide Recession? - Investopedia)。低收入家庭由于消费支出中生活必需品占比更高,受关税影响的比例也更大,因此具有累退性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如果就业市场转冷,这些家庭还面临就业不稳定和工资停滞的双重打击。可以预见,美国国内贫富差距和地区差异可能进一步扩大:沿海出口导向地区、制造业供应链州以及依赖进口商品的消费州都会受到冲击,而部分资源型州或受保护行业集中的地区可能相对受益。总体民生满意度恐因物价与就业问题而下降。
作为特朗普政府此次关税升级的主要针对对象之一,中国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大冲击:
- 出口和制造业: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需市场之一。美国对华关税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新加征34%,累计约54%税率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几乎覆盖所有对美出口商品。这将显著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量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订单缩减甚至丧失的风险。受影响行业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家具玩具、服装纺织、汽车零部件等中国产业链上大量领域。初步估计,中国对美出口额可能大幅下滑,短期内对GDP增速造成下拉。工业生产尤其是外向型制造业将放缓,可能出现工厂减产、停工,沿海出口导向城市就业压力上升。
- 间接和连锁影响:除了直接出口,美国关税引发的全球需求放缓也会间接打击中国。许多亚洲经济体被美国同步加征关税,亚太区域贸易链条高度连接,这将累及中国作为区域供应链中心的订单量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同时,美国经济如果陷入衰退,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可能压低原材料价格并通过贸易伙伴影响中国的间接出口。中国国内投资者信心和股市亦将受到拖累——贸易战消息往往导致A股走低、人民币承压。如果局势恶化,引发资本外流和金融波动,也会给中国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 反制与多元化:中国已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产品对等加征关税并限制关键稀土出口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这些反制将对美国农产品、航空、汽车等出口造成打击,同时稀土管制可能卡住美国高科技和国防工业的供应链咽喉(美国约80%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然而中国反制同样有代价:限制美国农产品可能推高国内食品原料价格,影响中国自身通胀;减少波音飞机等采购可能扰乱国内航空企业更新机队的计划。长远看,中国将加速贸易多元化战略,以降低对美依存。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关税战将倒逼中国加大内需刺激、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如通过“一带一路”及RCEP等区域协定深化与亚洲、欧洲、非洲的贸易)。中国企业也可能尝试通过转移部分产能至东南亚、南亚等第三国来绕过美国关税壁垒。这种供应链重组需要时间,但已经在进行。若美国关税壁垒长期存在,未来全球制造业版图可能更加倾向中国+东南亚供应体系,以避开对美出口部分。
- 经济增长和政策应对:关税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有投行预测,若中美贸易额大幅萎缩,中国GDP增速可能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为缓冲冲击,中国政府 likely会加码宏观政策宽松:包括减税降费、增加基建投资、适度货币宽松以支持受影响行业和中小企业。人民币汇率可能被允许有一定幅度贬值来提升出口竞争力(但过度贬值又可能激化外资流出和金融风险)。目前IMF判断中国内需相对疲软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贸易战”将令中国更难依靠出口拉动,只能寄望于国内消费和投资托底。若美国关税措施迟迟不解除,中国不排除采取更多结构性调整,比如加速国产替代(在高科技领域减少对美技术和零部件依赖)以及深化改革以提振国内市场信心。总体而言,美国关税对中国的挑战既有短期的增长冲击,也有长期的结构调整压力。中国应对的成效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这场经贸冲突中的相对损益。
特朗普关税新政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博弈,更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全球增长前景:在主要国际机构本已预期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IMF年初预测3.3%的增速)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美国掀起的关税战无疑雪上加霜。贸易争端造成的不确定性和成本上升将拖累几乎所有贸易依存度高的经济体。路透社综合分析认为,世界经济正“滑向我们可称之为全球衰退的边缘”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多个主要经济体可能同步收缩。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和地区首当其冲: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大国依赖美国市场和全球供应链,美国高关税将导致其出口订单减少,工业产出下降。欧洲在关税消息后股市大跌,银行股受创尤重(投资者担心欧美经济放缓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Europe's banks battered as Trump tariffs put U.S. recession on the ...)。一些欧洲大企业(如德国汽车业)对美出口量大,25%的汽车关税将重击这些企业盈利,进而波及其本国就业与投资。新兴市场国家则面对双重冲击:一方面美国需求减少令其出口下滑,另一方面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常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外流,本币贬值和金融动荡。“很多国家将步入衰退”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这一警告可能不仅指向中美自身,也包含像墨西哥、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的中等体量经济体。
- 国际贸易体系冲击:美国此举被视为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严重破坏。自二战后建立的关税减让和WTO框架被美国单方面撕毁,世界贸易秩序进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期。各国可能被迫采取非常规手段保护本国利益,导致贸易战蔓延。如果更多国家加入报复,美国又进一步反制,贸易壁垒会在全球范围迅速抬高,贸易量大幅萎缩。PIIE估计,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效仿加征报复性关税,全球贸易额降幅将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长期来看,多边贸易机制的权威可能被削弱,各国转向区域和双边协定寻求出路,全球贸易格局可能碎片化。例如,欧盟可能加速与亚洲、拉美国家的自贸谈判以弥补美国市场缺口;亚太国家则依托RCEP、CPTPP等框架深化区域内贸易合作。美国自身可能被部分贸易体系边缘化,或者形成“美加墨”/“美英澳”等小圈子对抗其他集团的局面。无论如何,贸易摩擦的升级将使全球贸易总量和效率下降,这是对世界经济整体蛋糕的削减。
- 价格和通胀的外溢: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其关税提高对全球物价也有溢出影响。一方面,一些向美国出口受限的国家可能将过剩商品倾销到其他市场,导致其他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例如中国制造的消费品或钢铝找到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出口,压低当地相关产品价格)。但另一方面,更普遍的情况是供应链断裂和关税成本可能传导到其他国家消费者。比如,美国对半导体、化工等中间品加税,使下游产品成本上升,这些下游产品销往第三国时也会更贵。再者,如果美国带动全球制造业回流、本地化趋势,全球生产成本曲线上升,全球通胀中枢可能上移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这对那些本就高通胀的新兴经济体尤为不利。此外,大宗商品市场也受影响:贸易战预期下油价等大宗商品曾一度下跌(因需求预期减弱)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产油国和资源出口国经济会因此受挫。但若主要经济体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救市,又可能推高商品价格。总之,全球物价和通胀变动将更加复杂难测,各国央行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 债务与金融风险:目前全球债务总规模已创下318万亿美元纪录,相当于全球GDP的近4倍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经济放缓将使政府、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某些高负债国家可能出现债务危机。特别是新兴市场如果货币贬值、美元走强(因避险),其外币债务负担加剧。贸易战引发的衰退还可能使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恶化。国际金融体系在经历疫情和加息冲击后,本已存在脆弱性(如部分欧洲银行资本不足、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下降等),再遭贸易打击,可能触发区域性金融危机。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虽然在关税宣布后表示暂不认为全球会衰退,但也承认将下调增长预期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她的谨慎表态提醒各国:需要预先强化自身经济韧性,以防范最坏情形。
- 地缘政治与国际合作: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会产生地缘政治影响。盟友国家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信任下降,跨大西洋、跨太平洋联盟出现裂痕。法国、德国领导人已公开批评美国此举破坏多边规则,加剧盟友离心力。中国则可能利用美国与其盟友矛盾,加深与欧洲、亚洲邻国的经贸合作,从中寻求外交利益。一些国家可能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重新考虑平衡策略。全球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受牵连:贸易争端可能外溢到气候变化、技术标准等国际谈判上,各国立场更趋对立。联合国、G20等多边场合将出现更多纷争。总体而言,贸易战让大国博弈更加复杂,给全球治理增添新的不稳定因素。
总的来说,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3月以来推行的关税新政是一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剧烈冲击实验。其背后可能兼有贸易保护、国内政治和宏观战略多重动因。从各界反应看,主流观点对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和后果持深度怀疑态度。短期内,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上升的压力骤增,美联储和政府陷入政策博弈;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受损明显,被迫调整策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大大提高,衰退风险上升。未来的演变取决于政策互动和调整:若美国迅速达到降低利率和财政纾困的目的,或许会适时收手缓和;但若各方强硬对峙不下,世界经济恐有步入“以邻为壑”式衰退的危险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对于美国自身而言,这条“关税施压”路径能否如某些人设想地那样取得战略性收益,还是会被证明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饮鸩止渴”之举,还有待时间和事实的检验。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高度互联的当今经济体系中,任何一方的人为举措都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此次关税新政的影响也将长期萦绕在世界经济的上空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参考资料:主流媒体报道和经济研究机构评论(路透社、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 (US starts collecting Trump's 10% tariff, smashing global trade norms | Reuters)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Trump tariffs pile stress on ailing world economy | Reuters)、知名智库与经济学家分析(彼得森学会、布鲁金斯学会、前美联储官员等) (Trump's tariffs are designed for maximum damage—to America | PIIE) (Opinion | Trump’s tariffs and tax cuts will hit working families the hardest - The Washington Post)、以及投资银行研究报告概要 (“宇宙行”正式给美国“下诊断书”了:关税重压下,今年美国就衰退) (Is Trump Crashing the Economy on Purpose? - Business Insider)。以上内容力求全面呈现各方观点,以供参考和进一步思考。